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一级学科始建于1973年, 2000年获中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中药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建立中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8年中药学科被评为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009年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被评为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本学科于2009年被批准为“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高水平重点学科,2010年被批准为“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学科提升计划”立项学科,2011年被批准为“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提升学科项目。本学科有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分别为中药资源与品质鉴定研究、中药炮制工艺与原理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药药理研究。
学科带头人:康廷国教授
学术带头人:康廷国教授 贾天柱教授 谢 明教授
翟延君教授 王 冰教授 窦德强教授
张振秋教授 杨静娴教授 孟宪生教授
后备学科带头人:窦德强教授 张振秋教授 孟宪生教授
学科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已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共有学科成员52人。年龄结构:56-60岁人员5人,占9.6%,46-55岁人员11人,占21.2%,35-45岁人员10人,占19.2%,35岁以下人员26人,占50.0%;职称结构:教授17人,占32.7%,副教授13人,占25.0%,讲师22人,占42.3%;学历结构:博士30人,占57.6%,硕士17人,占32.7%;学缘结构:本学科点中外校毕业人员23人,占44.2%。年平均培养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77人。
学科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中药质量分析实验室、中药制剂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中药炮制原理解析重点研究室;辽宁省重点实验室4个:辽宁中医药现代研究实验室、辽宁省新药安全评价技术实验室、辽宁省中药鉴定与品质评价实验室、辽宁省现代中药制剂实验室;辽宁省研究中心及研究所4个:辽宁省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中药炮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中药新药研制开发中心、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5个:GMP制剂实验室、中药炮制实验室、中药药理毒理实验室、中药化学中心实验室、中药功能食品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