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于2004年分别被评为学校精品课和辽宁省精品课,2008年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国家级精品课”荣誉称号。
课程负责人:翟延君教授;课程组成人员:康廷国、李峰、初正云、张慧、王添敏、邸学、王荣祥、张玲、刘丽。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博导3人、硕导5人;4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博士后)。1人毕业于北大药学部,1人毕业于东北师大,2人有国家药监局的工作经历,1人曾到日本祁福药科大学做访问学者,1人曾在香港浸会大学做研修。其中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辽宁省攀登学者获得者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优秀教师获得者1人;辽宁中医药大学青年骨干教师拔尖人才3人;多人次荣获省劳动模范、五一奖章、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先进女知识分子等荣誉称号;多次荣获先进组织、先进集体、先进基层教学单位、学科建设突出贡献集体等荣誉称号。
《中药鉴定学》课程是药学院一门主干专业课,承担着全校以中药学专业为主共5个专业(方向)的本科生、研究生等多层次教学与科研工作,教学水平与内涵建设成效显著。
1. 主编系列国家规划教材:(1)研究生教材:《中药鉴定学专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本科教材:①《中药鉴定学》国家“十五”(新世纪第一版)规划教材;②《中药鉴定学》国家“十一五”(新世纪第二版)规划教材;③《中药鉴定学》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④《中药鉴定学》口袋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配套教参。(3)成人教育教材:《中药鉴定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4)主编校内《中药鉴定学》英文教材,在全国率先推出《中药鉴定学》双语教学课程,自1987级学生开始使用,该项教学改革曾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5)主编与参编的其他著作30余部。
2. 教研教改课题及教学获奖:主持国家精品课建设项目1项,主持省级教改课题2项,主持省级精品课建设项目1项,主持校级教改课题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参与完成的面向21世纪的外项型中医药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获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讲稿教案评比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1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项、并获中华医学会第二届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与教学相关各种奖项及各种荣誉30余项。 2009获得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荣誉称号。
3. 研究生培养:目前已培养博士研究生35人,其中在读10人;博士后出站4人、在读6人;硕士研究生160余人,其中50人在读。
4. 科研工作:有6个稳定的科研方向:(1)中药鉴定与品质评价研究;(2)动物药残留毛显微鉴定研究;(3)中药显微特征常数与化学成分相关性研究;(4)动物药品质评价研究;(5)中药资源与开发研究;(6)中药新药开发与应用研究。每个研究方向均有相应的课题支撑。已完成的课题:主持承担完成了国家“八五”、“九五”、“十五”支撑计划项目3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2项,国家科委重大项目1项;国家药典质量标准修订项目1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课题1项,省市级课题20余项。目前主持课题:国家重大创新药物研究项目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士后基金)项目4项,省科委项目1项,省教育厅课题4项,市级课题3项,育苗基金2项,主持横向开发课题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0余篇。
5. 科研成果获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近10项;沈阳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各种与科研相关成果10余项。
6. 学会团体组织: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鉴定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单位(理事长康廷国教授);是“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药标本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理事长王荣祥教授);是国家二级学会“中国商品学会中药商品学分会”副理事长单位(翟延君教授);“中药鉴定学”是首批国家局级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是国家局级“生药学”重点学科重要组成部分,是辽宁省优秀创新团队(带头人康廷国教授)和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翟延君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