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现代中药研究工程实验室
实验室于2012年经辽宁省发改委正式审批组建——辽宁省现代中药研究工程实验室,中心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实验室人员总计13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5人;其中教授5人,中级7人,初级1人,全部人员来自科研一线,建成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老中青三代的具有技术创新开发和系统集成的一流队伍。带头人孟宪生,生药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分析测试中心主任。现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教育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制药技术分会常务委员等社会职务。长期从事药物分析工作,主持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10余项国家、省市项目,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SCI论文10余篇,撰写专著2部,申请发明专利14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辽宁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两项,沈阳市科学技术三等奖三项。
现代中药研究工程实验室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在多项国家、省市课题前期工作及实验室原有成型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中药复杂物质体系的等基线多波长融合质量控制、无机元素谱等方法;建立从饮片配伍到组分配伍一系列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展组分中药分析方法和基于多组学组分中药作用机制及网络药理研究,建立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创新研究方法,进行现有中药大品种二次改造和现代中药制剂创新研发。
现代中药研究工程实验室成立于2012年,在筹备和成立3年之间先后承担“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等多项国家、省市课题,在AJCM、Pharmcognosy Magazine、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中草药、中国中药杂志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6项。
实验室现有大型仪器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飞行时间质谱仪、电感偶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高效毛细管电泳-飞行时间质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LC-10AVP、气相色谱仪、荧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薄层扫描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显微摄影成套设备等大型仪器设备。
现代中药研究工程实验室是以中药复杂体系的质量控制方法、组分中药研究为特色,开展中药分析方法和基于现代中医药多组学研究的组分中药作用机制及网络药理研究,创建现代中药研发新模式,进行现有中药大品种二次改造和现代中药制剂创新研发